在台東縱谷,不只是旅人與風景的邂逅,更是一場與土地深度連結的生活體驗。
從魚與鷹生態遊程開始,搭配一份「魚米之鄉」便當,讓這一步成為理解在地環境的起點。

午後漫步池上巷弄街道,走訪野灣保育探索館、穀倉藝術館,讓生態保育與藝術美學悄悄進入日常視野,看見多元化的小鎮韻味。
夜幕降臨,以當地食材品味「穀香漫漫」的餐桌記憶,夜宿池上,聆聽縱谷夜色中的寧靜。
翌日,從農家滋味展開早晨,走進電光部落的田野間,認識客家與阿美族共居的文化脈絡。最後,沉浸於水果日的土地香氣,拉近友善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,將縱谷的甜與暖一點一滴收進回憶裡。

選擇與自然和諧共處、與土地慢慢對話、與文化共生。讓我們從池上開始,一起走進臺東最真實的樣貌。
Day 1|從稻米故鄉出發,與自然生態交朋友
從臺東轉運站出發,第一站走進「熊良心」的生態教室,觀察大坡池的自然生態,與猛禽如何轉化為友善驅鳥的助力,重新理解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。


午餐品嘗在地魚米滋味,再到池上街道緩步慢行,展開一段「米文化小旅行」,從稻米到保育、從藝文到日常,串起池上米導覽、野灣保育探索館與穀倉藝術館,一步步貼近池上鄉的溫柔脈動。

黃昏時刻,以一段自由的單車漫遊開展自己的池上時光,選擇一條與心對話的田野小徑,隨著風穿越稻浪之間。
傍晚抵達多力米餐廳,在「穀香漫漫」的餐桌上,品嚐來自土地的手作佳餚。夜晚入住「大地穗日民宿」,在山的懷抱中,沉入稻田與星光交織的靜謐之夜。


Day 2|晨光裡的鄉村故事,從部落走進果香日常
以「豆米早知道」開啟第二天的晨光,在池上鄉農會享用以豆奶與在地米食構成的早餐組合,體驗慢食文化的日常實踐。
接著前往電光部落,跟著「日出禾作」團隊導覽農村風景與文化地景,感受部落青年返鄉耕耘的理想與行動,從農田走入共好社區的樣貌。
中午在「宏昌客家菜館」享用融合地方創意的客家風味料理。

午後進入果園風土的手作時光,在「好時果子」感受以當季水果為主角的果香四溢,將旅行的記憶封存在香氣與滋味中。

帶著感官被喚醒的滿足與對土地更深的理解,結束這場從田野到果香、從部落到餐桌的雙日緩旅。
在兩天一夜中,你將體驗:
SDG 3(健康與福祉)
SDG 4(優質教育)
SDG 8(體面工作與經濟成長)
SDG 11(永續城市與社區)
SDG 12(責任消費與生產)
SDG 13(氣候行動)
SDG 15(保育陸域生態)
更多臺東慢旅行程:
https://zztaitung.rezio.shop/zh-TW


尚未有留言